信息來源:西部計劃 發布時間:2023-4-28 點擊人次:835
為解決廣東經濟欠發達地區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用不好”問題,自2016年6月起,廣東省創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機制,啟動人才驛站平臺建設。2021年,在各涉農縣、重點幫扶鎮布局鄉村振興人才驛站,進行人才引進、人才培育、人才集聚、人才交流、人才服務。截至2022年底,廣東省欠發達地區已建成人才驛站983個,其中市級總站13個、總站分站21個、縣級人才驛站119個、鎮級人才驛站830個(縣鎮兩級驛站含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并建成230個配套服務基地,形成“總站+分站+服務基地”布局。各地人才驛站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有效匯聚一批人才向欠發達地區流動,帶動技術、資金、項目等資源與基層優勢、特色、潛力資源融通互補,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形成“四大效應”。
一、 強化黨建引領,筑牢人才幫扶“同磁效應”。各地堅持以黨建帶站建,引導各類人才始終與黨和國家的發展同向同行,積極擔當鄉村振興“主力軍”。一是“專班式”研修增強使命感。河源市人才驛站組織30多家企業、40多名高層次人才參加“探訪革命故地·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的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實踐活動,進一步激發人才的使命擔當。二是“針對式”教育增強凝聚力。湛江市人才驛站聯動10個縣(區)驛站,組織全市近千名人才代表在驛站召開愛國主義教育電影觀影交流會,激發廣大人才投身基層的信心和決心。三是“沉浸式”引領增強認同感?;葜菔胁┝_縣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建在縣黨群服務中心,充分運用服務中心黨建展覽館、黨建電影院等平臺設施,常態化開展人才政治引領活動。
二、 創新建設模式,加速人才聚集“疊加效應”。各地因地制宜選址建設,通過“驛站進基層”“專家請進門”“培訓進地頭”等方式,形成“產業專家到戶、技術要領到人、良種良法到田”服務機制,緊密聯系對口幫扶工作隊、基層鄉村專家團等,有效整合集聚多方優勢資源。一是“駐鎮幫扶+”模式。整合駐鎮幫扶工作隊、農村科技特派員、三支一扶資源,帶動當地特色產業發展。河源市東源縣義合鎮引進華南農業大學駐鎮幫扶工作隊入駐驛站,引進甜葉菊、華航1號水稻等農業種植新品種,有針對性地定期邀請專家人才開展產業發展規劃、農業技術培訓等活動,分批次組織大學生利用寒暑假到驛站進行社會實踐,幫助農戶進行電商直播和農產品品牌設計。二是“產業園+”模式。緊扣當地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和產業發展集聚區,以人才鏈帶動創新鏈,推動產業鏈,吸引資金鏈。茂名信宜市依托人力資源產業園區,建設“1+20”的人才服務體系,即1個縣級鄉村振興人才驛站,20個鎮級鄉村振興人才驛站。依托驛站收錄1500多名專技和鄉土人才信息,精準對接洪冠鎮云麗村清化肉桂實現益智種植3000多畝;充分運用驛站電商銷售渠道,使三華李銷售量創歷史新高,累計銷售524噸,實現營業額1214萬元。三是“市場+”模式。堅持黨委政府主導,積極引入市場資源,激發驛站活力,為人才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清遠市清新區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利用3A景區旅游資源將人才驛站、人才服務、鄉村旅游有機結合為驛站賦能。
三、 聚焦產業驅動,釋放人才賦能“乘數效應”。各地人才驛站緊緊圍繞重點產業布局,緊扣企業需求,遴選專家精準對接,能夠做到引進一個人、過來一個團隊、帶動一批項目、提升一個產業,逐漸形成“產業帶人才,人才促產業”的區域繁殖鏈式反應。清遠市人才驛站引聚各領域專家人才160名、組建8支鄉村振興專家服務隊,目前已開展活動23場次,促成左晨東博士電子漿料產業化項目等47個人才項目落地清遠。云浮市依托人才驛站靶向引進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陳厚彬教授專家團隊,指導新興縣新荔專業種植合作社香荔年收獲達2萬多斤,資產增資1.88倍,150戶社員每股增加收益6萬元。陽江市江城區人才驛站圍繞裝備制造、五金刀剪等主導特色產業需求,促成簽約126名博士與22家企事業單位達成13個合作項目,幫助企業解決5個生產難題。
四、 聚焦培育致富,激發鄉村人才“溢出效應”。各地鄉村振興人才驛站緊緊圍繞提高農民致富本領,常態化系統化開展技能培訓,積極培育高素質本土人才,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增收。清遠市連南縣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創新“全鏈條”人才培育孵化模式,集成農產品種植、加工、銷售全過程設計培訓課程,面向當地農民免費舉辦培訓班73期,培養農業復合型人才逾4300人次,并為參加培訓且條件成熟的學員通過“特農快E貸”金融服務項目提供免抵押、低息貸款,助力其創業發展,累計已為53個人才創業實體融資達1000多萬元,培育出的80多名核心農村電商實用人才開設了73個農村電商服務站點,年業務量超過4000萬元。梅州市人才驛站聚焦高素質職業農民培育,組織開展數字農業、新媒體電商、農業品牌打造、短視頻創作等相關主題的培訓22場、培訓近3500人次,培養出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有文化、會技術”的高素質職業農民。珠海市斗門區依托鄉村振興人才驛站組織開展農村電商培訓460人次,鄉村工匠培訓1140人次,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培訓4163人次,扶持培養447名高素質農民和一大批鄉村工匠、文化能人。